今天是:

教学科研

专业建设

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学科研 >> 专业建设 >> 正文

建筑学专业建设

发布日期:2023-04-02    作者:建筑学院办公室     点击:


一、建设情况

建筑学专业是在我校建筑设计专业基础上设立的,建筑设计专业创办于2005年。2014年、2015年、2021年,组织专家召开了建筑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论证会。2019年被评为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为培养扎实的建筑设计领域的应用型人才,以办出有特色的建筑学专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014年秋季开始招收第一批学生,已招收本科学生8届,培养了近800名建筑学人才,目前在校生共计411人。目前建筑学系有19名教师,其中自有专任教师8名,外聘专任教师(聘期两年以上)9名,外聘老师(聘期不足两年)2名。教师职称结构合理,其中正高职称教师1名,副高职称教师6名,中级职称教师5名。学历结构中本科学历8名,研究生以上学历11名,专业教师数量基本满足教学要求。经过近几年的办学实践,建筑学专业在师资队伍建设、课程建设、实践教学、教学研究与改革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初步形成了自身的办学特色。建筑学专业教学基础设施较齐全,建有完善的实验和实习场所,能够满足实验和实习教学需要。现设有建筑物理实验室、建筑模型实验室、美术基础实验室、快题实验室、建筑工程制图实验室等专业实验室和计算机辅助设计实验室。本专业通过多种途径,主动与区域内的行业企业对接,邀请行业、企业专家全方位全过程参与专业建设、课程设置、人才培养和绩效评价,深化了校企合作,拓宽了实习、就业渠道。

二、指导思想和建设目标

(一)指导思想

围绕调整经济结构、承接产业转移、建设应用型大学,调整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增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按照“以专业链对接产业链”的原则,加强与经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创新性、实践性、应用性专业建设,构建紧密对接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新兴产业发展需要的专业布局。同时,保持专业优势、进一步强化特色,注重用高新技术进行专业改造。加快发展建筑学专业,着力提升内涵,增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形成新的优势专业。

在向应用型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背景下,构建了以职业能力培养为出发点,引进企业全方位全过程参与人才培养、结合专业技能、突出应用实践能力的专业特色。通过特色专业建设,全面提升专业整体竞争力。

(二)建设目标

1、总体目标

充分发挥应用型本科多学科优势,积极推进教学改革,凝炼鲜明的办学理念和特色,利用5-8年时间,争取建筑学专业硕士点,建设成为省内有影响力和特色的专业,为京津冀建设培养工程知识面宽阔、专业基础扎实、职业适应能力强,并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高素质、创新型应用型人才。

2、具体目标

1)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打造一批高水平的教学团队。完善政策制度激励教师投入本科教学,保障高层次人才配备到本科教育。加强教学团队负责人选拔培养,加强专业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在职培养、培训,不断提升教师的教学业务能力和教育教学改革研究的水平,并着力培养或引进国内知名的教学名师、教学团队负责人,打造一批教学热情饱满、教育教学能力过硬、富有改革创新精神的教学团队。

根据学院的专业布局,结合未来专业发展需要,采取外引与内培相结合的策略,在教师数量适度增加的同时,着力提升师资队伍的学历层次;加强对教师职称晋升的指导与服务,提升与优化师资队伍的职称结构;以合作企业为依托,开展“双能型”师资队伍培养,提升教师的研发水平和专业技能,坚持从企业聘请部分优秀专业技术人员,为学生讲授生产实践、操作类和管理等课程,构建一支专兼相结合的“双能型”师资队伍。

2)课程建设

(1)课程建设整体目标

以应用技术型人材培育的实际需要为依据,改革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手腕和评判方式,制定科学的课程标准,建成一大量表现职位技术要求、增进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培育的优质核心课程;统筹计划和建设紧密结合生产实际,具有应用技术型特色的教材体系,标准教材评判选用机制,确保高质量教材进课堂。以精品课程建设为重点,示范带动课程建设的整体水平的提高。构建起具有省内、校内先进水平和自身特色,为京津冀经济建设和社会进展的实际需要相适应的整体优化的课程结构和课程体系。

(2)具体任务

①标准化课程

凡《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中建议所列必修课程,根据建筑学专业实际情况,应纳入工程教育认证标准建设的范围,需按工程教育认证标准组织建设与验收。探讨职业职位要求与专业教学打算有机结合的途径和方式, 合作开发一批表现工程教育认证结合特色的课程体系。所有列入专业教学打算的课程均制定根据企业职位标准紧密结合的课程标准。

②精品课程

大力推动精品课程建设预计3年内申报校级优质课程32门,占专业必修课82%,将5门建筑设计核心课程打造成校级一流课程

3)教育教学改革

(1)人才培养方案调整计划

现有人才培养方案自14级开始实行,加强基础课程平台、加大实践性教学环节和选修课的比例。

近8年在教学过程中取得了一定效果:

①满足了不同层次、不同兴趣学生的学习需要,提高了其学习的主动性;

②学生设计实践能力有了进步;

③知识面扩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了提高;

④促进了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手段的调整和改革。

人才培养方案进行调整依然需要进一步的与时俱进,紧跟时代的步伐,满足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下所要求的应用技术型人才。为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人才培养方案中可以将教学内容分为三个模块,分别是基础知识实践模块、专业知识实践模块和综合知识实践模块:

A.基础知识模块

专业教学体系的基础知识模块包括学科专业的基础课程知识和基础实训等,通过基础知识模块的学习,可以让学生对所学专业有一个基本的认知,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还可以锻炼学生的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

B.专业知识模块

专业知识模块应由所学专业的核心课程组成,围绕核心课程开展的专业实训、企业实习等都应属于专业知识模块。通过专业知识模块的学习可以进一步加深学生对专业的认识,更加熟练的掌握建筑设计技能。在基础教育的基础上加深专业知识的学习,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解决专项实践问题的能力。

C.综合知识模块

综合知识模块是由专业知识拓展后的各类综合性实训课程组成,包括各类设计性课程、科研比赛项目研究和毕业设计等。这些综合性实训需要运用到多学科的知识,在综合性实训中,学生会受到全面、系统的教育,学生通过这些综合性实训可以加强自身专业知识与其他学科知识的联系,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应对复杂问题的能力,以及

创新能力和沟通能力,在以后的工作中更加的得心应手。

(2)建立本科生导师制

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契机,不断改进与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坚决突破以课堂理论教学为中心的人才培养模式,加强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积极推行慕课、翻转课堂、网络课堂等教学方法手段改革,着力在实践中探索应用型人才成长机制与培养途径,切实提高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质量。深入推进本科生导师制工作,以科研项目为依托,加大科研平台开放力度,积极吸纳学生参与科研团队,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以校企合作为平台,让学生在生产实践中成长成才。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系统中的分层定位日益规范和明确,不同层次的大学有不同的服务范围和发展空间,这要求民办高校必须要在整个高等教育体系中找准自己的定位。与公办高校相比,民办高校学生面临着我国高校毕业生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本科生导师制的推进,一方面能使导师了解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并给予合理、及时以及针对性的指导,促使学生也能在主动学习和团队合作的精神,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另一方面它可以让导师对学生进行近距离的引导,不管是从学生对自己专业知识的学习、就业的认识还是就业能力的提升等方面都能让学生有正确的定位。比如高校开设的大量选修课程的疑惑,竞争激烈的就业形式对职业生涯规划的困惑都需要导师提供正确、及时的指导。通过导师的指导,学生自身的自学能力有所提高,同时增强了参与科学研究的积极性与学习的兴趣。这些效果显著,既保证学生完成了专业知识、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又让学生的自主性与个性得到了发挥,优化整合了学生的知识结构体系。

(3)保证教学质量,创新理念

把先进的教学管理的思想理念贯彻到人才培养模式中,离不开教学管理方式方法的改革与创新。教学管理制度是高校管理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校教学改革的核心内容。  

由注重形式管理改为注重目标的管理。由制约式管理到激发式的管理。运用多种奖励制度,激励师生在教学中的热情,有利于更好的激发他们的创造性思维活动,激发他们的潜能,给师生构建一个充分施展自己的平台,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而不是通过各种的条例来生硬的制约他们的行为规范,不利于发展。建立健全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坚持长期有效的教学检查制度,开展期中教学检查活动,组织学院、系对自身的教学情况进行检查和自查,了解教学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建立教学督导队伍,强化教学过程的设计、检查、监控、评估和反馈。积极开展教学管理评估,定期对系教学管理活动进行评估,同时实行学生网上选课、网上评教的活动。积极吸收师生参与到教学管理的活动中,及时了解教学的动态,并予通报和反馈,不断的改进教学和教学管理。

以新一轮教学质量工程项目为抓手,深入推进各项教学改革。组织教研团队,针对学院教学、科研、社会服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展开研究,积极申报各级各类教研教改项目,力争获批1项省级教研项目,力争获得1项省级教学成果奖。

4)实践教学建设

(1)进一步优化实践教学师资队伍

加大高水平学科带头人的引进力度;重视实践教师队伍培训,不断提高实践教师队伍综合素质;加强学术梯队建设;进一步完善培养机制,完善用人机制。

(2)进一步加强实验室建设

结合教学和科研要求,发挥建筑材料、物理、建筑BIM实验室的功效,提高使用率。同时探索仿真模拟实验室的建设。采取激励机制,提高仪器设备使用效率,提高科研产出率。加强实践实训教学环节的检查、监督和指导,切实提高实践教学成果。

(3)进一步加强学生实践教学,提高实践教学水平

加强实验室日常管理和实践教学管理。进一步完善实验室管理制度,并加强实施力度,完善实践教学规章制度,加强执行力度。

在坚持开展现有学生课外教学技能培养活动的同时,进一步拓展思路,积极引导和组织学生参加更多更丰富的相关技能培训活动和各级各类相关竞赛。发挥学生社团作用积极调动学生积极性,把教学技能培训活动作为一项目常事务来抓,每学期组织相关实践教师和学生组成团队进行相关教学技能指导和培训,让更多的学生受到积极影响,参与到课外教学活动技能培训活动中。

努力提升教学技能竞赛水平。在保证现有水平的基础上,不断提高竞赛参与水平,争取获得更高档次的奖项。

5)教风学风建设

坚持把师德师风教育作为教风建设的首要内容,常抓不懈,不断优化育人环境,引导广大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形成忠诚教育、敬业爱岗、以生为本、诲人不倦、严谨治学、为人师表的品格。教学技能是优良教风的根本保证,学院将通过加强对青年教师的指导,通过课堂教学竞赛、到企业挂职、在职研修等多种途径或形式,加强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建设。

6)实习实训基地建设

大力推进协同创新、产学研合作和大学生实习实训基地建设,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人才支持和智力保障,以服务和贡献赢得社会支持,提高学院的核心竞争力和社会影响力。力争新增1-2个紧密型产学研合作单位和2-3个校外实习基地,保障建筑学专业课程实习、毕业实习的顺利开展。

三、重点建设任务及内容

(一)师资建设方面

结合产学研建设和发展的目标,优化和调整学科专业师资队伍。首先,将本专业教师划分成年级课程组,初步形成大一至大四年级课程组,为每个年级课程组建设一支年龄、学历、职称结构较为合理的,具有较高教学水平和科研水平的师资队伍,其次,年级课程组内由若干课程组组成,形成传帮带,专职带兼职的整体结构。既加强了青年教师的培养,又使师资建设在平稳中前进。

通过不断完善专兼职教师队伍结构,从而适应自身的需求,通过这样的结构完善,从而在保证自身师资力量的同时,能够让更多的专任教师有精力从事科研工作。在这一过程中,确保专兼职师资队伍建设是关键,加强专兼职教师的交流。

(二)人才培养方面

1)加强专业基本功训练

突出专业基本功的课程,专业课程内容从浅至深,循序渐进的开展人才培养过程。

(1)坚持课堂教学最重要的原则

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取知识、培养思维的主要阵地,也是培养学生乐学善学品质的核心环节。民办大学要重视课堂教学,在进行专业建设时重视课堂教学的设计,通过课前引导、课时教授、课后锻炼等方式使学生爱上学习,使学生获取丰富的知识,提升自己的能力。

(2)坚持课内课外相结合的原则

虽说课内学习可以使学生获取大量的知识,但是课外学习活动也是必不可少的。“新工科”背景下专业课程体系要注重课程资源建设,充分利用校内校外各种资源,为学生搭建课外学习平台,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科研项目、大学社团、各种比赛等课外活动,给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机会。

(3)坚持必修加选修相结合的原则

当今社会需要的不再是仅精通某一项技能或知识的人才,而是综合型复合型人才。因此,在课程选择上,除了学生必须要选择的学习课程之外,还应该为学生提供广泛的选修课课程,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自己喜欢的课程,扩展学生的视野。专业课程体系既要满足学生的全面发展,也要支持学生的个性发展,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需求,给学生更自由的发展空间。

(4)坚持学科交叉与融合的原则

“工程教育认证”的学科特征就是学科交叉与融合,学科交叉与融合必然离不开课程的整合。因此,在进行课程建设时,要注重不同学科课程的整合重组,要根据不同学科课程的特点对学科内容进行整合优化,不断努力,最终发展成为新的学科课程。

2)加强建筑设计主干课

以建筑设计专业课为主线,建设,以京津冀知名建筑大师牵头的工作室为中心,重点突显职业能力,协调理论课的课程体系。

教授工作室应该完善对学生进行全程化培养的模式,从学生进入教授工作室之前的准备工作、学生在本科阶段各年级的学习安排到学生未来的发展规划,都应针对不同阶段设置不同的目标及教学方法。

建筑师对于建筑实践创作的职业追求是永无止境的,而建筑师职业制度化是建筑师创作规范化的保证。建筑师需要长期培养,从国家一级建筑师的考试科目及内容来看,建筑设计涉及的各个方面都应是建筑师掌握的内容,大学的基础教育与真正的建筑师职业还有相当的一段距离。为了提高我国建筑师职业水平,只有完善建筑教育实践化培养体系,并在教学中提高学生创作研究能力,才能为培养未来创作型建筑师提供保证。

随着时代的发展,仅仅掌握实践创作的建筑师已经不能满足社会的需要,建筑师要学习更多领域的内容,具有不断自我研究与提升的能力。我国建筑师也应向职业建筑师学习,完成从单一建筑设计角色向全过程负责参与的转变。建筑师应该学习掌握更多的综合知识,具有与决策者、实施者、使用者疏通沟通的能力,从项目开发策划决策到设计施工到后期管理,建筑师都应参与介入到全过程,并具有一定的话语权,保证项目的进展控制与完成度。建筑师只有参与到设计项目全程化的实践中,才能真正保证项目的质量与完成度。

3)理论与实践并重

实践教学是实践能力和工程能力培养的主要手段和途径,是应用型工程人才的特色所在,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安排专用实践教学周,分布在不同的学期,在理论化教学中加强了工程意识,使学生了解,掌握工程设计的整体过程,以达到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目的。

重视实践教学,积极带动、鼓励老师、学生参加建筑设计类比赛,适时调整和更新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的内容,适当扩大设计院与建筑学院联合指导、学生跨专业合作的毕业设计模式。

4)拓宽知识面,加强学生的创新能力

根据市场对人才的需求,计划中拓宽了专业面,在教学过程中,增设了室内设计等不同专业方向课程,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发挥教 学过程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也是本计划的宗旨之一。

四、保障措施和预期效果

(一)保障措施

规范管理是教学质量保障模式的基础。围绕提高教学质量这一目标,分析影响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建立健全质量标准、完善教学管理制度,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将规范管理贯穿到教学全过程。具体表现在:

1)规范教学纪律方面

教师必须严格按照教师课表组织教学活动,杜绝教学运行过程中的随意性;在规范教学行为方面,必须严格执行课程质量标准,除此之外,还要求教师在学生的课堂考勤、课后辅导答疑、作业布置等方面做出明确要求;

2)规范教学秩序方面

重点检查教师的到岗、调停课、提前下课等情况,检查学生的迟到早退、缺勤、课堂纪律等情况、重点检查考场安排、考试组织、学生的考风考纪等情况;

3)规范教学档案管理

对每一年度的教学材料进行整理、编号、入盒、归档,为各种教学检查和教学评估等考核工作提供依据。

4)落实教学督导制度。

学院组织形成督导小组,每个学期都召开教学督导会议,听取各个督导的意见和建议,在每个学期期初和期中对教学实践部各个教师进行教学检查,对各个中心的日常教学工作进行监督检查,针对教学检查中出现的问题提出改进的意见和建议.

5)落实听课制度

将听课制度的实施情况做为教学工作检查和有关考核评价工作的一项重要指标,对教师的听课次数有明确规定,领导每学期听课不少于10次,教师不少于4次。通过听课,了解和掌握课堂教学情况,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6)落实评学评教制度

授课教师每学期对授课学生评学不少于3次,要求学生实现网评全覆盖,对授课教师进行评教活动,从教学态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效果、意见建议等方面进行评教.

(二)预期效果

JJB竞技宝建筑学系,始终加大多元开放力度,兼收并蓄,探索一条实践性与开放性兼备的人才培养之路。为适应新工科建设、工程教育认证,重新构建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建筑学专业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实现专业链与产业链的对接。

通过产、学、研相结合,切实做到增加教师、学生理论和实践经验,提高了师资队伍质量水平,在教学环节中加强了学生实际工程意识,拓宽了专业面,是应用型工程人才的特色。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