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学生工作

学生活动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生工作 >> 学生活动 >> 正文

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桑梓团队2023暑期社会实践进行时之千年窑火相传 百代历久弥新

发布日期:2023-07-20    作者:建筑学院办公室     点击: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灿烂辉煌。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深刻认识开展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发扬的重要意义,注意从中华文化资源宝库中提炼素材、获取灵感、汲取养分,精心设计服务内容,完成一批优秀的文化艺术作品,不断增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和影响力。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筑牢深厚文化根基、提供强大精神力量。JJB竞技宝JJB竞技宝组建“千年窑火相传,百代历久弥新”桑梓调研服务团队,7月17日,团队前往河北省邯郸市磁县、峰峰、彭城,开展暑期社会实践前期调研活动。桑梓团队以“磁州窑”为例探讨高校艺术类专业学生如何助力家乡文旅产业发展,包括市场前景、财务运营、团队素质和社会效益。

南有景德,北有彭城——第一站 参观磁州窑博物馆

7月17日下午,团队成员来到中国磁州窑博物馆,去探寻祖国的陶瓷器文化。磁州窑博物馆位于河北省邯郸市磁县磁州路中段路北磁州窑博物馆广场,是一所县级专题博物馆。磁州窑博物馆建筑面积5000平方米,分上下两层,内设四个主要展厅,另有序厅及过渡厅,展厅面积2524平方米;中国磁州窑博物馆现有藏品14000余件,其中一级文物38件,二级文物42件,三级文物1676件。这些藏品以地域文化为特点,形成了两大体系,即磁州窑文物藏品体系和北朝墓群出土文物体系,并且在国内外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该馆陈列由五部分构成:第一部分:序厅——黑与白的艺术;第二部分:窑火初燃——北朝隋唐时期;第三部分:化境黑白——宋金元时期;第四部分:余韵悠长——明清民国时期;第五部分:美器由来——烧造工艺。

磁州窑是宋代最有特色的民间瓷窑。磁州窑大量使用在胎上用笔画釉的方法,烧成白釉黑花器。这种方法较刻、堆和印花更为自由活泼,为后来绘瓷工艺由纯图案过渡到半绘画和纯国画形式开辟了新途径。另外还有半刻半画,多彩剔花、刻花填色、戳印珍珠地等。胎质坚细,呈灰白色;釉色白中微带黄,产品风格朴实健美。器形以盘、罐、瓶为主,还有瓷枕和玩具。当时河北、河南、山东和陕西等地民窑,都广泛烧造这种类型的瓷器,因而泛称为 “磁州窑系”。磁州窑至元代仍继续烧造。磁州窑曾对朝鲜、越南、泰国、日本等国的陶瓷产生过较大影响,在世界陶瓷史上占有重要的一页。

非遗精神,历久弥新——第二站 探访峰峰创客中心陶瓷小镇

峰峰创客中心——孟繁甲陶瓷工作室,孟繁甲,河北众拓众创空间有限公司艺术总监,返峰创业青年。他致力于磁州窑传统烧制技艺研究,设计开发的磁州窑陶瓷产品及相关文创产品多次荣获省市奖项。孟繁甲老师作为磁州窑文化的传承者和创新者,坚守匠心,潜心创业,助推文化企业发展,为非遗注入新活力,也为广大青年增强文化自信贡献一份力量。

实践队通过走访、考察等形式深入调研陶瓷生产方式与经营模式。市面上产品的类型多为艺术陶瓷、生活陶瓷和文化宣传陶瓷,他们的生产方式多为手工装饰,生产步骤较多,机器工业化使用率较低。陶瓷的经营活动主要分为采购、生产及销售环节。销售方式以直营和代理为主,以零售和批发的形式,主要以实体店面的形式进行销售。考察过程中,我们介绍了磁州窑从传统到现代不同时期的展品,使我们感受到磁州窑陶瓷的博大精深,同时了解磁州窑陶瓷制作工艺有揉泥、拉坯、装饰、施釉、烧窑等几个部分。小组成员分别采访了磁州窑手工艺产品销售人员,了解磁州窑陶瓷的生产与个人收入情况、从业人员技术方面等问题,了解到当下磁州窑的作坊、企业、工作室生产销售情况。匠心独具,创新助力——第三站 磁州窑盐店遗址、明清遗址

彭城古镇烧制瓷器自两晋始,兴盛于宋元,至明清民国仍具有相当的规模,民间素有“南有景德,北有彭城”的说法。彭城古镇有着几千年的历史,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磁州窑遗址,走进这座厚重而又儒雅的古镇,首先看到的就是这些奇特的建筑造型:用古窑具匣钵全成的院墙,瓷片砌成的街道,外形颇像馒头,当地人称它为“馒头窑”。“馒头窑”是一种建筑在平地上、圆形或马蹄形的窑炉。烧制时,火焰自火膛先喷至窑顶,因顶部没有出口,因此火焰倒向窑底,流经坯体,将坯体烧熟,烟气则自排烟口从竖烟道排出窑外。磁州窑主要采用匣钵叠烧法、钵型盆对口套烧法、盘形支圈覆烧法,窑桂、三足垫饼配合裸烧法等。彭城,这个有着近两千年历史的古镇,孕育了磁州窑文化,磁州窑的盛名更使彭城名扬天下!

薪火传承,守正创新——第四站 学习观摩磁州窑艺术馆运营

磁州窑艺术馆,收藏着各个时期最具文化代表和历史意义的磁州窑国宝级文物。通过参观磁枕展厅,大家对磁枕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磁枕创烧于隋代,到了唐代时开始大量生产,其不仅被作为卧具,还有诊脉、助眠、消暑纳凉之用。磁枕具有清凉沁肤、爽身怡神、“明目益睛,至老可读细书”的作用。导引的老师说道:“古代枕头都偏硬,我建议大家都要睡硬枕头。枕头是硬的,脖子永远是软的。枕头是软的,脖子永远是硬的。”参观完磁州窑国宝级文物,大家对磁州窑烧制技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随即一起参观拉坯烧制车间。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姚红川老师为大家现场展示拉坯技艺。

磁州窑艺术馆馆长安际衡先生曾在报道中表示要秉持着“中国匠心,服务人民”、“艺术生活化、生活艺术化”的理念,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美学相融合,推动磁州窑的传承与创新发展,以磁州窑的独特魅力,促进文化交流,传承国粹,创造经典!实践出真知,利用专长进行实践制作。实践团队来到了陶瓷制作车间,进行陶瓷制作实践,学习高温花釉装饰技法,结合专业特长设计制作装饰盘,体验磁州窑工艺。经过亲身去实践、感受,使我们更加深入的了解了磁州窑文化,鼓励大家结合地方文化特色进行创新设计,将其恰到好处地应用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居住环境中,为磁州窑文化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桑梓团队初步了解了关于瓷州窑的历史文化,也体会到了瓷州窑作为非遗文化的重要和宝贵,身为青年一代的我们,更有责任和义务守护好我们的艺术瑰宝,保护好、传承好才能利用好。只有在加强非遗保护的基础上,深入挖掘非遗的文化内涵,才能更好找到与现代生活的连接点。另一方面,利用好的关键在于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从推动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到利用非遗资源进行文艺创作和文创设计,再到建设非遗特色景区,坚持守正创新,促进合理利用,才能让传统技艺重焕光彩,进一步发挥非遗服务当代、造福人民的作用。接下来,桑梓团队将继续探索非遗传统文化,为家乡贡献微光,未完待续~

Baidu
sogou